您的位置:首页>母婴健康>生活>焦点关注>执行“我晒娃关你什么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这些风险。。。

执行“我晒娃关你什么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这些风险。。。

2016年10月17日 13:25阅读次数:201
标签:安全意识
社交媒体晒娃,是网络时代的产物之一。有调查表明在美国,80%的孩子被暴露在网络上。执行“我晒娃关你什么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这些风险。。。

在中国,从微博到微信,我周围只要有娃的,从家人、朋友到临时工作关系例如某快递员,其社交软件上,都不同频次地会出现跟娃有关的信息,哪怕仅是个孩子的头像。

就连我这么不热衷社交媒体,微信朋友圈都没发过一条的人,微博上也零碎记录了孩子们的情况,我的博客文章里记录了不少来美国头几年孩子的情况和照片。

晒娃和分享有很多好处。

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朋友和家人,可以了解互相孩子和家庭的近况,我家微博就是国内亲人了解咱近况的途径;

分享能让家长们觉得育儿道路不孤单,得到很多不相识但善意家长的经验、建议、点赞鼓励,甚至结识不少网络家长朋友;

一些博主可能因此成为育儿网红,积攒很多粉丝,有机会开创自己的事业;

有个好处不得不提,那就是通过网络分享获得帮助。

例如我参加过好友铭蔚发起组织的,帮@父爱弥坚的脑瘫双胞胎实现走路治疗的公益活动,效果非常好,@父爱弥坚的微博则一直持续更新孩子们的治疗进展,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

不过就算分享有这么多的好处,却无法逃避存在着潜在危害的事实。

弗罗里达大学列文学院的法学教授兼儿童家庭中心副主任,斯黛西.斯坦伯格表示,虽然家长们鲜有恶意,但他们确实没有考虑到发布这些信息可能存在的潜在和长远问题。

社交媒体专家沙拉.简.克婷妮认为人们在分享前,要仔细考虑分享的内容。

“分享的快乐和为人父母的挑战,公开分享孩子的日常生活记录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常态,所以我们希望能更好理解其好处和坏处。一方面,社交媒体给当今父母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享手段,但另一方面,分享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安全和隐私的风险。”

她说,“很多家长也知道分享可能会有风险,但他们选择忽视警告。”

例如,家长在网络上发布孩子的生日庆祝信息,很自然就会暴露孩子的名字和生日日期。这将会让孩子有身份被盗用的风险。

国外有一篇文章,报道名为“数字绑架”的现象,一些父母惊讶地发现,陌生人偷了自家孩子的照片,当做自己的孩子,重新在网络上分享。

另外,一些私人信息,例如孩子生日、结婚纪念日,有可能是你某个账户的安全问题答案。

我在博文中,还算注意从不提及蛮蛮的正式中文名和学校名,涉及的照片中如有拍到的,会PS处理掉。

一些关于蛮蛮美国小学生活的文章,国内会常有各种学校刊物等来要发表。最近的一家刊物,要求给分辨率更高的照片以及透露孩子的学校名字,被我拒绝。

但是,我做的远远不够。

有些家长晒出孩子过分隐私的日常生活,例如裸体、洗澡、如厕等照片。

在斯坦伯格的最新论文中,提到一个博主,把双胞胎如厕训练的照片贴在社交媒体上。

“这位妈妈后来才知道,有陌生人访问了这些照片,下载并修改后共享到恋童癖常访问的网站上。”

斯坦伯格写道“这位母亲警告其他家长,不要张贴孩子在脱衣情况下任何状态的照片”。

更需谨慎的是,现在的智能拍照设备终端有iCloud功能,就算不分享的照片,仅仅是存在手机里,也有可能被暴力解密(并非利用软件漏洞,而是利用一些遗忘密码的安全问题、不同账号相同密码等手段解密),例如好莱坞明星的艳照片泄露事件。

如果你平时分享的信息过多,会给解密提供更多的信息。所以孩子的“清凉照”,最好设置为不要上传到iCloud。

我们应该定期更改和检查社交软件的安全设置,但我们也不能过分相信这些软件的安全功能。因为当你分享时,你无法知道是谁在看这些信息,在哪看。

例如微信朋友圈的隐私设置,大家相信分享只在自己选择的小范围观众中,并假设这些人不会下载、转发或用其它方式滥用这些信息,但实际情况,不是如此,这样小范围的分享最终的观众群可能会变得很大。

我举个生意中的案例大家可能会更容易理解。

我家非独家商品被盗图盗说明的情况特别普遍。为此我的原始图只提供给自己的批发客户,然而不久这些图片还是满天飞。

这时我发现,问题不在于我破坏了权限范围给了不应该给的人,而在于我给的人没有任何保护机制地再使用这些图片。因我曾随机问过一个盗用图片的卖家,对方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源头是哪,反正网上大家都这么用。

分享信息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争议和麻烦。

近年来FACEBOOK有个臭名昭著的案例是,一个专门收集“丑宝宝”的群组。

同样,韩国美女明星金喜善曾遇到的发布女儿照片却招来一片“丑”评论的烦恼,让她表示首次想到移民。

这种案例数不胜数,孩子的美丑、着装、表情、行为。。。

自家的孩子自家爱,发布者当然是想看到善意的评论,私下希望多人点赞,但世界之大。。。

国外的各种评论更有案例涉及到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的。。。

父母的发布自由权和孩子隐私权之间的冲突。

这点在网络更早发达的国外比较有争议,因为有孩子长大后,告父母晒过多自己的日常,造成自己隐私被侵犯的案例。

是的,我们的孩子是在社交媒体上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

斯坦伯格认为,父母们喜欢通过孩子来表达自己,例如让孩子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学什么东西,去哪里玩,读什么书,甚至喜欢什么球队,信仰什么神。。。

尤其是在美国,巨大的文化背景差异,让父母自由决定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给孩子灌输同样的价值观。

有的分享,会不经意暴露行踪、经济状况、甚至确切的家庭地址。。。

玛丽.艾肯,是欧洲网络犯罪中心的顾问,她说,“用数码设备拍摄的照片,包含了隐藏的元数据(时间、日期、地点和设备等),这些数据可能被破解,让孩子处于危险之中。”

有些分享软件是带有位置设置的,如果你不关闭这个功能,那么这些照片可以通过另外一些软件一个按钮就可以追踪到你的具体地址,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

更有案例是分享者自己事无巨细暴露各种信息。

例如孩子上学放学情况,例如每天几点、什么路线,是否自己走路上学,孩子喜欢的颜色、爱听的故事、穿了什么名牌衣服。。这些都给可能的绑架和拐骗提供了更多机会和信息。

很多人喜欢即时分享,例如现在正在带孩子在哪玩,穿的什么衣服,吃哪家餐馆,当场发布一条朋友圈或者微博,还不忘加个坐标。

。。。。。

大部分情况下,这种潜在的危险是长期的,也就是说,危险来临之前,你的孩子很可能已经被关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所以我们在愉快执行“我晒娃关你什么事?”的时候,最好多留点心眼,多学习点各种安全设置方法和知识,少点敏感和隐私信息,少点虚荣摆显。

至于分享的底线,斯坦伯格说,“至少不要分享那些你不会在公共场合公开给每个人的信息”。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