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出生后住在保温箱让婴儿无法获得生活中的有益菌,反而接触到医院中的菌类
出生后住在保温箱也会使用婴儿错过获取有益细菌。
乔的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因为生病,出生后很长时间都住在婴儿箱。
一出生就住在保温箱里的婴儿,在错过很多有益细菌的同时,也会接触到很多婴儿箱上附着的细菌,例如肠杆菌。
4. 抗生素药物的广泛应用也可能是导致儿童过敏高发的原因
调查的另一项发现是:孩子小时候的用药可能会直接导致体内细菌的死亡!
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几家医学院开展的一项研究指出,抗生素药物的广泛应用也可能是导致儿童过敏高发的原因。研究发现,过早服用抗生素可能导致儿童患湿疹的风险增加40%。
当孩子生病时,抗生素的确会让病情很快好转,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包括损害构建免疫系统的好东西。
结论:
所有研究都指向性地说明了:如今的生活方式阻碍了孩子们接触免疫系统所需的细菌。
专家指出,过敏很严重的孩子(例如乔和摩根)体内都缺少一些很重要的微生物,其含量比家庭其他成员都低很多甚至为零。
既然菌群是决定了抗过敏能力的关键因素,那么多吃些益生菌是不是就可以有用呢?
益生菌通常是可以被买到的细菌,都是以食物的形式。人们吃这类发酵食品,已经有几个世纪之久,如酸奶、奶酪。
这些食品对人的身体的确有益,但还是不要轻信那些”益生菌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的传言。
益生菌并不是改善肠道菌群的唯一方法,人们可以通过食用能被细菌生长所利用的物质,可以从多种水果蔬菜中获得。
很多食物中都含有关键的益生元,摄入后可以促进细菌的增长。摄入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方法只能通过长期调理饮食才能奏效,即使如此它也不是灵丹妙药。
人们经常会错误地认为单独的一种细菌包治百病,但事实并非如此,关键是细菌的多样性。没有一种食物或食品能够单独支撑微生物多样性。
一项实验发现婴儿摄入益生菌,能减少其2岁时患湿疹的几率。益生元能否治疗像过敏这样的慢性病仍有待考察,但如果在免疫系统发育初期能拥有丰富且健康的菌群,那么就能避免过敏的发生。
"如果想应对流行的过敏问题,我们必须善待体内有益的细菌,但仍要注意保护自己,不受致病菌的侵扰。"
"这就需要我们关注卫生,比如饭后餐具的彻底清洗、卫生纸的使用、如厕后洗手、饭前洗手等。"
有研究表明,人们平均90%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这种室内生活很容易影响人体的微生物多样性。
实验人员在采集了两个家庭室内的细菌样品后,发现了存在于皮肤和肠道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和双歧杆菌)。
尽管家庭内部存在细菌多样性,但患病的孩子仍缺乏某种细菌。这说明人和人之间的接触所带来的细菌传播是有限的。孩子们仍需要自己去接触外界。
孩子需要多亲近自然,我们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太多了,他们需要更贴近自然,多去室外活动。
就像实验者所说,也许改善微生物健康量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和与人类一同进化的微生物老朋友重新建立关系。
研究表明重新接触自然界的细菌有益健康,不管接触有多微小。科学家也许还战斗在前沿,研究我们应该与哪种细菌重建联系,但他们坚信人类生活在生物圈,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
从某种程度来说,能认识到人类是生态系统的一员,并且对微生物非常依赖,可能是近百年来医学的最大进步。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