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母婴健康>宝宝护理>生活护理>如何激发孩子大脑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何激发孩子大脑创造力和想象力

2018年10月17日 15:42阅读次数:522
小孩子富有想象力,家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如何培养孩子的大脑创造了和想象力呢?我相信家长们一定很想知道!

小孩子富有想象力,家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如何培养孩子的大脑创造了和想象力呢?我相信家长们一定很想知道!

自从18个月的小新会用手抓着画笔后,妈妈发现家里白墙花了,地板花了,桌面花了,甚至小新的袜子花了,手花了,脚也花了…

只要小新可以够得到的地方,无处不成为画板。看着五彩缤纷的“花花”世界,妈妈一边是头疼着如何清洗,一边又是老母亲式的宠溺与欣慰。妈妈对我说:“宝贝喜欢就画,不能打压天性。”确实,画画是每个孩子的天赋。

如果你也发现宝宝开始主动拿笔在家里各个角落留下画作的时候,恭喜你,这意味着你家宝宝的涂鸦敏感期到来了。别生气,好好引导对宝宝的成长非常重要。

日本著名教育家,画家鸟居昭美先生说:“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

一、什么是涂鸦敏感期?

孩子大约从14个月开始就会自发性的乱涂乱画,这种行为一般要维持到3-4岁。由于此时的“绘画”行为表现得不系统、无秩序,我们把它称为涂鸦。

涂鸦期的孩子往往展现出非常旺盛的创造力,但却也是最脆弱的,很容易会被我们一不小心而“扼杀”。因此了解并且尊重涂鸦期的发展规律就尤为重要了。

美国著名儿童美术教育学家维克多·罗恩菲尔德将儿童涂鸦分为4个阶段:

1、未分化涂鸦(1.5-2岁)即无控制的涂抹。在这一阶段,涂鸦是缺乏“控制”的运动,画面常常呈现混乱和无组织的状态。

可能孩子只是在纸上戳出几个点,或者一些无意识的线条。这些都是在为大脑、手、眼的协调做准备呢。

2、经线涂鸦(2-2.5岁)即重复性地涂线。经过一段时间,孩子慢慢发现自己的动作与画纸之间的联结,开始能够控制不同形态的线条。

涂鸦有时会画短小密集的细线,有时会挥动胳膊画出流畅的大弧线。重复动作是这一阶段的特征,不断地画线条将增强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和控制感。

3、圆形涂鸦(2.5-3岁)即重复画圆,并用它来表现一切事物。这一阶段,孩子画出的图形不一定是我们成人定义上的圆形,只是歪歪曲曲的从首尾不相连到首尾相接的图形。但“画圆”需要更多的运动能力和更复杂的动作,所以孩子对动作将表现出更高的控制能力。

4、命名涂鸦(3-3.5岁)即认识到绘画内容与外界物的关系,受画面象征符号启发而命名绘画内容。孩子把动作与想象联系起来,从单纯的肌肉运动转向形象思维,是绘画能力的一大飞跃。

在这个阶段,孩子会告诉你“画了什么”,虽然点、线、圈的组合根本不像他所描述的东西,但是他们自己会振振有词地说出画的内容,自信无与伦比。

二、保护孩子涂鸦行为的重要性

涂鸦是儿童表达心情和思考的重要方式,是一种非常形象的语言,对于涂鸦期的少儿来说,绘画是一种游戏,获得快乐就是最大的收获。

01

涂鸦满足了宝宝手部活动的需要,促进孩子的手眼协调。涂涂画画对宝宝来说也是一种运动,可以帮助孩子练习手、腕部的诸多关节与小肌肉群协调动作,孩子逐渐从全手抓握到3指抓握,这是日后绘画和书写的基础。

在涂鸦过程中,从歪歪扭扭画出纸外的一条直线到封口的一个圆,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很好的锻炼。

02

涂鸦满足了宝宝对因果关系的好奇与探索。在小手涂、画、抹的过程中,宝宝发现笔、颜料等可以在纸上或其他地方制造出痕迹,这个本身其实就是一大认知的进步,他明白了笔、颜料是什么,明白了这其中的“因果关系”。

03

涂鸦是宝宝自我表达的需要。艺术最最重要的作用是表达和治愈,涂鸦也是孩子内心世界的最真实的流露,当他们渐渐有了自我意识时,宝宝的语言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他可以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涂鸦来宣泄自己的情绪,表达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

父母还可以通过涂鸦来与孩子沟通,以此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且涂鸦也是孩子自我疗愈的一种方式。

在孩子情绪激动或者经历某些创伤时,绘画是他缓解伤痛、释放心情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爸爸妈妈要多观察孩子的画作,从孩子的画作中来了解孩子的行为和内心。

04

涂鸦促进了宝宝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涂鸦是孩子的一种游戏,他们通过随意的线条和缤纷的颜色,不受任何限制地根据他们的直觉挥洒他们的创意,从中获得想象的自由和创造时的快乐。

孩子不只是简单地写生、描摹,涂鸦是他们在内心的引导下进行的自发活动。他是在表达他看见的、想到的、向往的,在表达他的注意对象、他的喜爱、他的内心活动、他的情感。

“涂鸦”是孩子进行想象、发展想象力的重要方式。保护“涂鸦”,就是保护想象,赏识“涂鸦”,就是鼓励想象。

05

锻炼孩子的脑力活动。孩子从记忆、比较、思考,到决定要画的事物,再到指导手去画,并通过观察来检验自己画的是否得当,这一系列感知活动,是自己试探着完成的,是孩子眼、脑、手和谐调动,协调完成的,对孩子来说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思考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培养,恰好没有正确答案的涂鸦活动,可以让孩子提供不同的意见,这样也就培养出了孩子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三、爸爸妈妈该如何引导

1不要协助、示范孩子如何画画

既然孩子的涂鸦自有自己的内在节奏,家长应该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在孩子能力还未达到时不要急于以成人的绘画模式去指导孩子,这对提升孩子涂鸦水平无益,还可能会打压他的创作热情。

像很多家长都会期待孩子能尽快画得像点什么,因而急于给予指导:海水是蓝色的,叶子是绿的。事实上,这样的指导对孩子无益,孩子得到的信息可能是:“我画得不好。”“爸爸妈妈不喜欢我的画。”......

真正的艺术首先是要让孩子从心底喜爱这项活动,当我们家长一直用“评价”的眼光在纠正孩子时,试想有多少孩子会喜欢呢?所以不用一上来就要教会孩子什么是“正确”的,而是放手让孩子不设限地自由探索。坐在一旁,静静地看孩子的创作,就是我们作为家长给孩子最好的指导了。

2鼓励孩子自由表达

⑴ 积极给予回应。当孩子兴致勃勃地涂涂画画的时候,家长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热情地对孩子的作品给予回应。

1岁左右的孩子对于涂鸦这件事的态度取决于家长的态度,虽然他还不知道涂鸦这件事意味着什么,但从妈妈肯定的笑容中,他明白这是一件妈妈支持的事情。

“涂涂画画”和“妈妈会开心”将会在孩子大脑里形成链接,这种链接会鼓励孩子更积极地尝试涂鸦活动。

⑵ 不要以成人的眼光评判孩子画画水平。不要用“像不像”、“对不对”去评价宝宝的作品。涂鸦的落脚点,不在于它的作品,而在于过程。对孩子真正有帮助的是她在画画过程中是怎么想的。

所以,不要急着评价这个作品,你可以向孩子表达你对作品的想象,比如看到孩子画了好多的线条,说到:“你看,这里有好多哦,小鸟儿也和他们在一起玩呢” 这能使孩子意识到,他的这些画都是有意义的,是家长能够理解、认可的,有利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当然,你也认真听听孩子告诉你的,也许只是一些看着杂乱无章的线条,但在她的心里可能有个很复杂的故事呢。成人要做的是在倾听孩子的涂鸦之后再给予赞许。

3多带孩子体验生活,拓展视野

任何创作的灵感都来自生活的体验。孩子涂鸦往往是把脑海中的想法、记忆中的事物通过画笔呈现出来。无论涂鸦的内容是路边的溪流还是脚下的草地,都离不开对生活本身的观察和体验。

父母能做的就是去丰富宝宝的生活内容,培养宝宝的感受力,丰富孩子的想象力,鼓励宝宝用画笔来展现真实的所见所感。以我手画我心,这是帮助孩子形成象征性思维很好的方式:我看到了、我记下了、我表达出来了(画出来)。

并非所有的儿童,

都会作诗和唱歌,

然而所有的儿童都会画画。

——德廖莫夫

孩子的绘画反映出他们的肌肉协调性、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所以在孩子们拿起笔画下第一画的时候,就多给他们一些肯定与引导,让他们对这个世界有更多更美好的创造与想象。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