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小偷在珠江路一家超市被抓住,民警在她身上发现的被盗物品有:薏米、红豆、鸡腿、一本儿童图书,总价值只有70多元。经民警了解, 这名刘姓女子家里有一对双胞胎女儿,都患上了严重的肾病,她因想给重病的孩子一份儿童节礼物,才在超市行窃。于是民警动了恻隐之心,帮她把东西买了。两名警官将这件事发到了朋友圈,并倡议大家给孩子捐款捐物。据了解,到今天为止,已经收到了30多万的善款,而今天早晨,这30万中的第一笔5万元捐款,已经打到了孩子在医院的账户上。
超市营业员声称,她已经到我们超市两到三次了,之前我看她在我们超市拿的白糖,拿的什么东西,我就没逮她,但是前天下午,我看到就心想这个女的又来了。她在我眼前已经三次了。
陶老师解读:
家庭困难,孩子的生活缺衣少穿,没有太好的保障,这是事实。做妈妈的,经常在超市偷拿东西,这也是事实。那我们应该是同情这位母亲还是应该鄙视呢?我是这么想的,这个问题要分成两件事情来看:
一是孩子处境堪忧,能够获得更多人的长按,甚至像姚晨这些大V出手,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也能给更多在生活中挣扎的家庭带来希望。
二是这位母亲的行为,坚决要按法律法规执行。如果有偷盗行为,应该被揭穿就揭穿,应该承担后果就承担后果。社会的良心是一回事,社会运行的规则是另外一回事,不能因为家境贫寒就避免照章行事,反而是在处罚之后施与救助才能真正的把动机与行为划清界限。
所以,捐赠了的人也不必说自己看错了人,超市的工作人员乃至警察也应该照章办事才能带来真正的有序的和谐。
----------------------------------
楚天都市报6月1日讯 儿子已经长成大小伙,妈妈却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心理已经悄然变化,仍拿他当小孩子,屡次在儿子洗澡时进出浴室。气恼的儿子一怒之下踹碎浴室的玻璃,导致右脚被玻璃严重割伤。
其实烦闷的小田跟妈妈说了好几次,但是妈妈却没有放在心上。两周前,小田正在浴室洗澡,浴室门又被母亲推开。恼火的小田让妈妈出去,妈妈却觉得无所谓。气急之下,小田一脚踹向浴室的隔断玻璃,碎裂的玻璃垮下来,砸在小田的右脚上,鲜血流满了浴室地面。晚上9点多,血流不止的小田被父母送到了武汉市普爱医院武胜路院区足踝外科就诊。
陶老师解读:
小田这一脚踹的好,给妈妈一个清醒的警告,就是,他是他自己,他应该拥有自己的隐私空间。同时,这件事情也给更多的父母传递了一个概念,就是人与人之间要有界限,不能因为你是他妈,你是他爸就可以做任何事情。每一个人都是他自己,做父母的,只是受上天之委托,代为养育一个孩子而已。但是你并不能去控制、左右和无限度地参与他的成长。
这件事情给了这位妈妈一个教训,同时也让这位妈妈重新开始思考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应对孩子的成长,这真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只是苦了这位孩子。您说,要是这位妈妈早点参加我们靠谱家庭育人的学习,根本就不必让孩子经历这样的苦难来唤醒父母啊!
---------------------------------
“我家老大听到我们考虑要一个孩子后,马上提出‘要生可以,以后分财产时,我可要多分’,这让我和我老婆都很震惊。”不久前,市民李先生说道,此前他买了一套房已经是在儿子名下,而如果真的再生一个,必将引来日后财产分割之争。
实际上,关于生二孩之后,多名法律人士也认为,财产的处理的确会变得复杂了,包括夫妻之间的一些财产约定,或将修改。另外,若两个子女之间的年龄相差较大,尚未成年子女的权益如何保障,是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陶老师解读:
这件事情需要看清楚两个问题。一是父母的财产是父母的财产,并不属于子女。之所以子女认为与自己有关,那是因为传统的中国家庭思维,以及父母把房产记名在孩子名下。您想想,孩子还没有工作,就拥有一套房产了,生存的安全感有了,但是努力的动机却没有了。努力的动机没有了,那么他就会越发看重父母的财产,那么未来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家庭矛盾。家庭矛盾还好了,可怕的是,一个如此贪财,一个与父母无法划清界限的子女,他怎么可能在父母老了之后真正地基于道义赡养自己的父母?所有事情都用等价的钱财来计算。如果不值得,那么就不会去做父母想要的事情。
生活中真的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父母含辛茹苦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自己的子女,而子女却不争气,不努力工作,坐吃三空,最后还要折磨老人,数不胜数啊。
这也说明传统的家庭思维真的可以向西方家庭的传承模式学习。父母的财产就是父母的财产。父母养育子女是父母应尽的义务,父母愿意把财产留给谁就留给谁,这样才会让所有子女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而不是父母。当然,并不是说父母就不能给孩子提供帮助。在孩子无路可走的时候,你可以有限的接济他们,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永远只能做雪中送炭的事情,而不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说白了,这还是一个界限不明的问题,确实是传统家庭的顽疾。
---------------------------------------------
4 年前,13岁的魏晓音(应当事人要求使用化名)从内江来到西南财经大学报到。比同年级同学小5到6岁的年龄,让她在校园中备受“瞩目”,这样的生活曾让她很困扰。“我只想愉快地啃啃鸡腿,过过普通的小日子,不想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天才少女这个标签,与我并不相符。” 魏晓音微笑着说,“我未来如果有了小孩,我希望他不要跳级,能度过一个普通学生的岁月。”她将这句话重复了许多遍。
但是她本科毕业求职的时候,因为没满18岁,即使笔试第一、即使HR极力推荐,她还是被一家银行拒绝了。
陶老师解读:
表面上看,这是一则有关天才少年是否应该超前学习,是否应该与心理成长保持同步的问题。其实背后折射了一个价值体系:为什么她一定要去银行应聘?没有其它选择了吗?天生的高智商为何不去做科研的工作,而是把自己的大学经历当成职前培训?她难道不可以先周游全国一圈,长长见识,等待成长,非要现在就去应聘?这条路是她的选择还是父母的期望?
这是天才少年的无奈的现实,在我看来她真的缺少的不是年龄,而是对自己人生的憧憬和成长的选择。
--------------------------------------------------------
中新网6月2日电 据外媒报道,美国北卡罗莱纳一位男子去小学接孙子放学,结果却接错了孩子。最有意思的是,被接的小孩竟然欢欢喜喜和该男子回家了。
报道称,老人富勒和孙子平时显然不太熟,因为儿子和儿媳妇没空,他自告奋勇去接孩子放学。在校门口,他看到一个小孩在东张西望,赶快上前给了一个大拥抱,然后“祖孙俩”手牵手回家。代课老师先发现不对,上前询问。富勒说,他是孩子的爷爷,老师再次向该学生确认,学生也说那是他爷爷。两人回到家,才发现爷爷认错了孙子,他立刻把小孩送回学校,向这位小孩的父母再三道歉。对方啼笑皆非,没打算追究。
陶老师解读:
多亏这件荒唐的事情出在万恶的美国,要是在我国,这个孩子肯定会接受严格的再教育: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不要相信任何人,最好跟人走之前,互相核对一下密码……
这件事情,我们还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国家老人的善意,小孩父母对善意,以及小孩子对世界的信任。不过,这“爷孙”俩人的智商确实挺让人捉急的。
------------------------------------------------------------
5月31日,四川省成都市机投中学,初三学生们在教室里玩起了“英语麻将”。这种“英语麻将”由26个英文字母组成,各个英文字母出现的频率不一样。
校长田精耘根据英文单词中各个字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得出了每个字母出现的概率。比如:字母i一张牌里有8张,字母b就只有两张。学生们利用摸起来的牌组词,组成的词越高得分越高。就和成都麻将“血战到底”一样,一家糊牌,后面的玩家继续玩,最后看谁的得分高谁就是赢家。赢家最后还得将糊牌的词语组成句子和一段故事,这牌局才算完。这样的“麻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词根联想记忆能力。
陶老师解读:
这确实是一位创型、实干型的校长,了不起。不过我在想另外一个问题,在学校里,孩子们真正缺少的是学英语的方法和游戏化的教学吗?有没有长按过儿童的成长动机?有没有长按过儿童的学习规律?有没有长按过孩子们更需要获得的,有爱有尊重有价值的成长环境构建?
------------------------------------------------
中新网上海6月1日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上海市儿童医院北京西路院区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径直找到了医院出入院处,拿出三张老旧的“催款单”,提出要“还钱”。院方工作人员甚是惊讶。
原来兄弟几人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上世纪60年代“上海市立儿童医院”的催款单。二哥自小体弱,此单为他两岁时因小肠气在医院住院时产生的,当时欠医院 220多元及5斤粮票。后因家庭实在无力支付。据悉,郑家当年家庭条件很差,若支付此款则意味着倾家荡产,就“欠费出院”了。此事兄弟几人一直不知情。现在他们决定要将此款归还给医院,因年代久远,物价今非昔比,遂拜访医院协商款项归还事宜。院方知晓后表示仅需归还原数字金额即可,并对郑氏兄弟的诚意表示感谢和感动。但郑氏兄弟非常坚持,要求折算利息,最终执意归还医院6600元。
陶老师解读:
这件事情很让我感动,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启发。比如,我们应该原谅当年这位母亲的选择,因为他们欠费逃离医院,是生存的不得已,是一次生与死的痛苦决定。如果仅仅是因为欠费逃离能给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件事情就是错误的选择。雪中送炭是生命所需,而锦上添花则是需要靠自己努力。或许您不同意,说我怎么能持有双重标准呢?有时候真的是这样,为了生存,你别无选择。
当家庭经济条件好转之后,兄弟几人选择了还款,则代表了契约精神的践行。这里我并不认为是他们的母亲教育的成功,真正促成这种事情的达成,是经济的发展,是老百姓生活条件的改善,文明精神就自然产生。
-------------------------------------------
有这么几位大学生,高考150分的英语卷子,折合百分制之后,考分有80多分,然而进了大学的入学考试时,只考了三四十分。面对这样的差异,中央民族大学多了个心眼,期末考试再观察,成绩还是比高考相差一半。于是倒过来往高考的上游追查,结果发现这三位来自河南的2012级学生考试分数造假。日前,三名不同专业的学生被中央民族大学宣布取消学籍。
陶老师解读: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即便在大学期间被忽略了,莫非他们毕业后就能找到好的工作?莫非他们找到好的工作就能干好工作?他们的英语成绩不好,是因为在中学阶段学习动机没有构建起来,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方法没有摸索,这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的糟糕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功利的目的,然后再采取作弊的方式获得他们想要的结果,你说这样的人能通过大学的体系成人成才吗?所以没有这水平和能力,就不要一门心思去上大学,还有更好的路可以选择。
当然,或许这不是他们的错,或许是父母的意愿。无论是谁的错,这样做都不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多此一举。
------------------------------------------
近日,多名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白云路分校的学生家长向中国之声反映,自己的孩子出现流鼻血、头晕、恶心等症状,在医院检查血象后,不少项目超标。家长们怀疑孩子身体出现异常,和学校的塑胶跑道有关,已经向对学校和北京市西城区教委提出拆除跑道的要求。
陶老师解读:
现在除了教师变成高危职业之外,连不上课的教委工作人员也会天天担惊受怕,真是防不胜防啊。整个政府服务体系不改变,担惊受怕的不仅仅是高危职业啊,所有的少年儿童和家长都会如此。是相关人士太疯狂还是这个世界太疯狂?你自己想去吧。
--------------------------------------------------------
据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6月2日报道,当地时间周三下午,印尼东爪哇省一所公立小学的4名学生因担心自己考试成绩不好,竟然提前将全班成绩单偷偷烧掉。
该校校长表示,4名小学生已经告诉调查人员,他们是因为担心自己的成绩在班里排末位,并且因此感到羞耻,所以偷偷地通过窗户爬进了上锁的教师办公室,将还没公布的全班成绩单就地一把火烧掉。
陶老师解读:
太让人欣慰了。看来搞考试排名,并不是我们所独有的,连印尼的小朋友都有机会体验,真是全球同此凉热。不过这些小朋友也实在是缺少思考,难道把成绩单少了成绩就能提高吗?难道这次不排名就能永远不排名吗?在不人性的制度下, 你是无处可逃的!
可能有人不愿意听了。成绩单怎么不好?考试排名怎么不好?没有这些东西,如何评价孩子的学习成效呢?没有排名如何才能证明你的进步呢?确实有道理,我很认同,而且我也经常跟家长说,孩子进步的阶梯是进步1分,进步1名,没有排名确实不好搞。不过,这是我们的成人思维,这是我们家长、老师和学校站在自己工作方便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你要知道,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儿童耶,难道我们考虑问题不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吗?考试成绩不好,会给他们自信带来打击。排名下降,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而成绩下降几分,排名下降几名,有什么了不起的?会怀孕还是会死人啊!
儿童真正需要的是,价值体系的稳固。当一个社会、一个家庭疯狂地追逐成绩分数,而忽略了更重要的成长,那么你想要的分数都得不到,同时还会无意间毁掉了很多孩子的人生和家庭。有谁想过这些?有谁为这个承担了后果和责任?没有,都是孩子们放弃了自己的未来和生命在承担!
---------------------------------------------
指导冲刺复习、陪考心理疏导……找个大学生来陪孩子度过高考季,这是继“状元餐”“高考房”“高考出租车”之外,今年上海高三家长助考新“法宝”。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大学生高考保姆,有的来自大学生家教群体、有的来自一些家政中介机构,一周薪酬2000元至5000元。
“与普通家教不同,我除了指导学习之外,还承担着陪读、陪聊、陪考的工作。”赵勇是上海东北片高校区一所知名院校大一新生,他正在给杨浦区一名高考生当“高考保姆”。他告诉记者,这个考生的家长都是商人,平时陪孩子不多,跟孩子沟通也较少,为了帮助孩子高考,以每天300元的薪酬雇佣了赵勇,希望能助一臂之力。
陶老师解读:
市场经济就是好,有需求就有生意,有生意就促进了就业。我相信高考保姆真的有效,因为孩子们缺少的就是玩伴,孩子们缺少的就是心与心的沟通。单凭这一点,如果这些保姆能够做到,能让高考考生保持稳定的水平发挥,也算是给12年的学生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不过,还是奉劝父母,如果有可能,尽可能自己陪伴孩子。因为孩子就要高考啦,他们上了大学,你想陪他们恐怕都没有太多时机了。如果他们大学毕业,飞向广阔的碧海蓝天,那你就更不容易陪伴到他们了。他们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爱人,还会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那时候,他们就真的是小鸟一去不复返了!
---------------------------
美国杨百翰大学一名教授汉森(Jason Hansen),教授生理与生物的演进,日前他在课堂上以加分的方式,公开要求学生到讲台前“喝尿”给大家看,果然有学生自愿上台,引发争议。
影片中,一名穿着灰色上衣的女学生,拿着垃圾桶在讲台前,当众把一小瓶的尿液喝掉,现场学生一阵惊呼,只见女学生前后甩头,似乎想把口中的尿液吐掉,画面令人作呕。
陶老师解读:
果然深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够适应老师要求,喝了尿就能拿学分。不喝的,就继续挣扎吧!
上月初,南平3岁男童小涛和1岁女童小云一起玩耍。小涛见门后有一小瓶“饮料”,就喂小云喝下,不料,“饮料”竟是煤油,小云当场呛咳,在当地洗胃后,反复高烧,被连夜送到省妇幼保健院。抢救25天,她才逃过一劫。对此,省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主任王世彪说,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全世界有4.5万多名儿童死于意外中毒,家长应加强监管,并学会急救。
陶老师解读:
同样的一则新闻,可能会让有的家长如坐针毡,坚决不同意让孩子自己玩,一定要盯着他们。也可能会有家长一下子警醒,赶紧把家里不安全的东西撤离到孩子不能触及的地方,这样孩子们的探索就不会有危险了。我支持后者,希望这样的新闻并不是给大家带来惊悚,而是带来启发,那就是我们不仅要保护儿童的探索和模仿行为,而且要鼓励这样的行为,前提就是把危险的物品收藏好。只有这样,家长和孩子都能满意。
---------------------------
6月1日,商河一中的高三学生强强于5月2日,当天从家返校的他,被学校值班人员以头发过长为由赶出校门,而强强在试图爬墙入校时不慎摔倒,并被竹竿插入头部伤及脑干。商河一中学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称,拒绝头发长的学生入校是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的校规,学生摔伤纯属意外。
陶老师解读:
学校的确很冤,他们照章行事,却要承担严重的后果。不过,孩子更冤,留长发是个人的选择,即便不被允许,也应该用合理的方式处理。一个合法的学生因为头发长被赶出学校,如果因此发生车祸怎么办?如何因此离家出走遭遇不测谁来承担责任?如何因此而放弃学业放弃未来,这样的生命尊严的问题难道还不如头发问题更重要?
说到这里,我有点糊涂了。我一下子搞不明白,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还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和伤害儿童?我们的规则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精神,还是为了毁灭孩子的精神?我们的社会和制度是为了保护公民还是为了淘汰公民?
我提醒一下家长,家庭中一定要有规则,但是规则要有人性,要有弹性。有规则代表我们家庭的行为底线,弹性代表我们的接纳,二则完全可以并存,并不冲突。
人民网合肥6月2日电 5与28日晚,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一网吧内发生命案,一对父子因琐事与网吧老板发生纠纷,并持刀刺倒四人,其中两人死亡。案发后,颍上警方经过连续工作,于5月30日将一名嫌疑人抓获,6月1日凌晨另一名嫌疑人投案自首。
陶老师解读:
我能够理解这位父亲的做法,但是不能接受他不看社会新闻的习惯。我们经常可以从社会新闻中看到,父母冲进网吧,把孩子“拯救”出来之后,一定会发生激烈的冲突。轻则导致孩子离家出走,重则导致孩子当场自杀,或者家长当场自杀。我们假设是孩子不懂事,玩物丧志,那你是成人,做事情还不考虑后果吗?
要知道,绝大多数儿童,都是因为家庭中缺少接纳和认可,缺少爱和尊重,他们才把一线生机寄予网络和游戏。真正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家长要重新回归家庭,家长要重新做回父母,而不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向孩子提要求,索取成绩,从而毁掉孩子的自尊和价值体系。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日前判决一起案件,王某某因打骂女儿被以虐待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在缓刑考验期起六个月内,禁止其未经同意接触未成年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因为望女成凤,母亲着了魔似的逼迫女儿学习,不仅打骂,还让其赤裸躺在地上、把头塞进马桶,甚至长时间练劈叉。尽管女儿学校的老师、邻居多次劝说,母亲仍不悔改。
陶老师解读:
判得好,这样的母亲却是应该接受教训。真正的教训,并不是因为她虐待自己的孩子,而是她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方式于事无补,不仅得不到她想要的成绩,更是以毁灭孩子一生的幸福为代价,这是她完全想象不到的后果。不过,这样的母亲,并不是说她多么的不堪和残忍,其实他们也是受害者。因为她们缺少见识,缺少爱与被爱的感受和能力,所以她们只是自然而然的使用了自己的经验行事。可见,从苦难日子过来的家庭,经验是多么的极端刻薄和毫无人性。幸好现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我们应该参加靠谱家庭育人的学习,否则枉费一生的代价,枉费无数的金钱和精力,得到的却是相反的结果。代价也实在是太高!
“女童保护”统计显示,公开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中,一人对多名未成年人施害的案件比例从2014年的15.51%攀升至2015年的28%。根据“女童保护”网络监控数据的不完全统计,2013至2015三年间,全国各地被媒体曝光的性侵儿童案共968起。其中,受害儿童超过1790人,这一数据尚不包括表述为“多名儿童”等概数的情况。而这仅是基于公开报道的数据。
事实上,社会与学界的共识是,诸多主客观因素造成大部分性侵儿童案难以被公开。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表示,性侵害案件,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性侵害,其隐案比例是1:7。
2015 年陕西宝鸡曝光一起猥亵案,受害人莉莉从6岁起遭继父猥亵近十年。莉莉的生母在多年前就发现猥亵事实,却未报警。这一案例背后,另一个沉重的现实浮现:不少性侵儿童案在持续较长时间后,才被揭发。大量案例显示,性侵者的施害行为具有长期性,如果没有外界干预,不会自动终止。
陶老师解读:
这个统计报告,让我想起《阿甘正传》的珍妮,一个非常善良可爱的孩子,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暴力和性侵,长大后仍然无法接纳自己,无法相信自己是值得爱和尊重的,所以她拒绝了阿甘的感情,颠沛流离了一生,想要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当然阿甘最后等到了珍妮的回归,但是她已经身患绝症而来日不多。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