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后,婚姻会遭遇什么?
我有点吃惊,晓晓性格温婉,家里一双儿女特别可爱,这么好的家庭怎么说出事就出事呢?
| 二胎是幸福的,但家是崩溃的 |
阿月回老家快一个月了,离老二出生还有几天的时候,她只身一人拖着大孩子上了火车。
老公对孩子不管不顾,连老婆的预产期都没记住。
阿月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和老公离婚,男人却在她犹豫的时候,悄悄转走了大额账户里的钱。
琳琳已经离婚了。两个孩子,一边一个。
老公在二胎出生后不久提离婚,外面没人,财产分割也没撕破脸。
就是不想过下去了。
| 都怎么了 |
如果说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婚姻会遭遇最困难的一年,那么在第二个孩子到来的时候,最困难的第二年也随之来了。
婚姻就是一张网,两个人你侬我侬的时候,这就是爱的吊床。但当一个孩子到来之后,网上的人一下就多了起来,其中有嗷嗷待哺的小孩,还有风尘仆仆赶来的老人,爱的吊床变成了充满挣扎的渔网。
人在网里边,自由在网那边。
一大堆人在网里边冲来突去,亲子之间、夫妻之间、父母和老人之间,哪一样都可能成为冲突的源头。
等到有了两个孩子,原本狭小的网就更加不够用。种种矛盾之中,还要掺杂上更多的不和——妈妈的养育责任更重、家务事更多、财政负担更重、老人的掺和更多,老大老二的关系要不断地协调,夫妻间仅存的那点亲密,更是彻底地没有了……
一个孩子令这张网冲而不破,两个孩子却可能导致鱼死网破。
| 怕了 |
但,真的吗?
讲个故事。
有一年我到海边采访,正是休渔的时候。满满的滩涂上,都晒着渔网。
晒网的同时,要织网。拿着特制的工具和粗线,渔家们飞速地织补一张张的大网。
织出的网,花样繁多。 抛网、撑增网、三重网、三隔网, 每种网的用处都不尽相同,有的为小鱼而织,有的专为大鱼而作。
我傻乎乎地询问渔家,为什么不直接买机织网,还要手工来织?
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用土话唏哩呼噜回答了一通,我一脸懵逼,旁边的陪同翻译道:
“手工的好用。网不住鱼,就是网不好。”
| 网的承重 |
网不住鱼。是网不好,还是鱼不好?
孩子就像扑腾的大鱼,来一条闹腾,来两条翻天。但能不能hold得住,还是要靠网。
我和晓晓聊,她自从第一个孩子出生,就与父母同住。
老公和丈母娘关系紧张,一直希望能搬出来住,但老大上幼儿园,老二又出生,晓晓总有继续待在父母身边的理由。
是她不能搬出来吗?当人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庇护中的时候,断舍离会显得特别难。
| 看到真相 |
婚姻有许多破裂的理由,孩子常常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就像鱼多了,才显出网不够结实。
孩子不过是个测压仪,暴露出婚姻中业已存在的种种隐忧而已。
曾经有一位熟识的朋友跟我说,觉得自从孩子出生,才感到婚姻原来如此不美好。
我扔了个白眼过去:明明是你想得太美好,好么?
人类之初哪里有婚姻这种事情?男女媾和而已,男性从不承担赡养后代的义务。
有了婚姻这种形式,人类才得以更好的繁衍。因为男女必须遵守婚姻的道德,抚育共同的后代。女性在繁衍和抚育后代期间,配偶必须保护和赡养,这让女性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也让子嗣后代能够获得更高的生存概率。
为什么英文当中会用tie the knot(结网)来代指结婚?
“结网”,就是婚姻伊始的目的——给种族繁衍提供一个安全和稳定的形式。网住你,网住我,我们成为绑在一条绳上的蚂蚱,你蹦我跳,你跑我跟,你坠落、我也堕落。
婚姻,不过就是结网。不因自由而生,也不为爱情而来。它就是人类相互保障、生息繁衍的最有效的模式。
所以我劝那位朋友:如果要自由,就不要结婚。要结婚,就不要寄予它太过美好的期待。
| 想清楚 |
想清楚了,就不怕了。
婚姻不是爱情,爱情可以走进坟墓,一拍两散就好。婚姻掉坑的时候,连带着坑的远不止两个人,而是一网又一网的人。
孩子是婚姻的附属品,一个也好、两个也罢,它不是婚姻触礁的原因,充其量只是促因罢了。
真正的原因,还是两个人本身——你们结下的绳结是否结实?它撑不撑得住婚姻的种种,男人、女人、老人、小人。
| 唯一的选择 |
最后,回到我采访的那个小渔村。
后来,我又问老人:
为什么还要补网?买张新网也不值几个钱。
老人回答:老的好用,补的不贵。
那你呢?
是弃网而去、还是勤于织补,其实这是网中人的唯一选择。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