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母婴健康>生活>焦点关注>“男孩危机”蔓延 谁来解救我们的孩子

“男孩危机”蔓延 谁来解救我们的孩子

2012年07月06日 09:20阅读次数:303
标签:素质教育
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原本的研究目的,是比较上海市外地孩子与本地孩子的成长情况。但整理近1500份问卷数据的过程中,他却发现了另一个令自己震惊的结论。“男生已经被女生全面超越了。”

  我们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与男生所擅长的东西是对立的

  对于中国目前的情况,孙云晓与康健一致认为,教育方式也让“男孩危机”变得愈发严重。

  “我们的教育特别关注细节,追求踏踏实实、认真听课、死记硬背的努力。”康健说。他认为,男性从小更贪玩好动,他们更难专注眼下刻板的学习。而女性的细致、认真相对来说更容易适应学校的要求。

  一项针对全国10个省市3737名中小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印证了这一说法。根据这项在2000年公布的调查,男生更倾向于动手实验、参与体验、操作电脑等学习方式,而女生则更喜欢阅读、语言沟通等学习方式。

  然而,据孙云晓观察,那些被男生偏爱的学习方式,在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里都“被严重忽视和排斥”了。

  康健分析说,正是国内“风格单一、狭隘的教育”,使性别之间的差异不断凸显。而孙云晓的表述更加直接:“我们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与男生所擅长的东西是对立的,这是‘男孩危机’最根本的原因。”

  在孙云晓看来,由于体内生物激素的不同,男孩天生比女孩“好动、好竞争、敢冒险”,但眼下在中国,学校普遍提倡的却是一种“静文化”:不让跑不让跳,不准大声喧哗。学习紧张时,许多学校甚至纷纷取消了体育课。

  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生

  从2000年开始,每一个月,孙云晓都会花上一整个晚上,与家长在网络上交流。他渐渐发现一个规律:父母们谈得最多的是男孩的问题。“这些男孩子普遍不爱学习,人际关系不好,迷恋网络。”孙云晓说,在他跑过的少管所和工读学校里,男孩也占了大多数。

  不过,在“悬殊差异”的面前,女生也不全然是获益者。离开象牙塔,迈入社会之后,女生的优势很快消失。“许多单位还是偏向于招收男生,尽管现在毕业的女生已经越来越多。”康健说,这首先会影响女生的就业,同时,男女生之间不平等的学历情况也可能导致女生“找对象比较困难”。

  一些人正在尝试改变。今年3月,上海市第八中学宣布将在明年夏天成立“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根据男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计课程内容。学校网站介绍,实验班的科目将包括野外生存、使用工具、修理电器和拳击等内容。

  “在‘男孩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来提升男生的受教育水准。”该校在官方网站写道。

  不过,在康健看来,仅仅关注男生群体的利益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担心的不是哪个性别受益了,而是我们的教育在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康健说。

  与男女生的性别差异相比,康健更看重的是学校教育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影响。“目前的教育不利于人性均衡的发展。它助长了学生品格中乖巧、勤奋、不厌其烦做重复工作的特质。”康健说,这个教育体系扼杀的不仅是男生的天性,可能也伤害了那些不擅长记忆、不够细致的女生们。

  孙云晓也向记者反复强调,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生,更是我们的教育。

  如今,距离周海旺那场“意外发现”的调查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但这位学者依然在时不时地担心,长期“阴盛阳衰”的环境中,男生的心理将因此蒙上阴影。

  “我们社会的传统观念还是对男生有更多期待,但在机制上却先把男生给淘汰了,面对这种落差,男生会感觉很失望。”他说。

  不过,这样的担忧并不会持续太长的时间。作为一位父亲,周海旺也常常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就在刚刚结束的期末考试里,她在理科班“打败”了所有男生,拿到了全班第一名。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