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合作银行7月9日发布的《2014年全球乳业20强报告》显示,伊利已跻身全球乳业第一阵营,成为2014年全球乳业10强中唯一的亚洲企业。 立足于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需求,伊利凭借着足以在全球产业链竞争中形成绝对优势的综合实力,从奶源建设到产品升级,从品控体系到创新研发,从全球化布局到本土化深耕,扎实稳健地迈出快速增长的步伐。这不仅标志着是亚洲乳业的崛起,更透露出全球乳业格局变化的信号。 以国内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奶粉问题为例,曾经外资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被打破。以伊利为代表的“中国创造”品牌不断被国际认可,也为国产奶粉行业消费信心的恢复踏出的关键性的一步。伊利跻身国际一线品牌,带领着中国乳制品行业在国际乳制品行业地位发生质的提升,同时,伊利奶粉亦凭借着多年执着的金品质和不断创新丰富的产品研发,与国际一线奶粉品牌比肩! 有“金品质&rd
近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了新一轮通过资质审核的乳制品企业,发布奶粉推荐品牌。哈尔滨太子乳品工业有限公司跃然榜上。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负责人表示,受历年奶粉事件影响,消费者对国产品牌奶粉信心不足,盲目迷信进口奶粉。但进口奶粉品质良莠不齐,假冒、不合格产品夹杂其中等问题时有发生。他指出中乳协向国内乳企下发资质审核通知,并多次组织召开乳粉新品发布会的目的在于,让消费者了解中国乳制品行业近年来整改提升的成果,改变对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认知。 据了解,此次乳粉审核大限将至,国家相关部门对乳制品企业审核的条件极为严苛,能够通过这次审核的乳制品企业,在技术装备水平,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先进且过硬的生产实力。 对于此次太子乐顺利通过审核,太子乐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事实上,太子乐始终专注于提升产品品质,首先是加强对奶源地的把控,太子乐有专门的稽查小组会不定期对
继娃哈哈之后,光明乳业也于昨被曝摊派员工卖奶粉。有媒体报道称,光明乳业合肥分公司强制销售员购买每人购买三箱婴儿奶粉或孕妇奶粉,不买就辞职走人。对此光明乳业对外回应称,公司没有强行摊派的销售政策。对此事高度重视并立即成立调查小组,与相关员工进行充分交流沟通。 昨日晚间,光明乳业在其官方微博上表示,初步调查该产品有员工推广奖励政策,个别区域销售人员在执行中错误理解并执行。公司将对相关违反销售政策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光明乳业2013年度股东大会上,该公司总裁郭本恒表示,奶粉将成为光明乳业未来发展重点,公司婴幼儿奶粉这一块目标是做全国最高端的奶粉。郭本恒透露,培儿贝瑞2013年营收1.33亿元,今年要翻一番甚至要翻两番,冲击五个亿。 据大智慧通讯社了解,光明乳业在国内生产的奶粉品牌主要为新西兰子公司新莱特生产的原装原罐“培儿贝瑞”
国内婴幼儿乳粉企业兼并重组方案终于落地。6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工信部牵头制定多部委参与的《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到2015年底,争取形成10家左右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集团,并在完善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企业生产资质管理方面,提出严格要求。 令人意外的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在北京推荐第三批“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此次推荐的7家企业新品中,首次引入了外资品牌雀巢。针对重组方案,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王黎明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重组不搞拉郎配,对外资企业也“一视同仁”。奶业专家王丁棉透露,《方案》最有利于外资企业,一方面外资企业可以从国内企业的竞争淘汰中获利;另一方面,还会趁着重组投资入股。 多部委联手推进落实 《方案》明确了五项措施
近日,中乳协公布奶粉的第三批推荐名单,雀巢(中国)、光明乳业(600597,股吧)、龙丹乳业、大庆乳业、江西美庐乳业、哈尔滨太子乳品和上海花冠营养乳品等7家企业及新品入围。去年9月和今年2月,中乳协曾相继公布了两批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首批包括伊利、蒙牛等6家企业,三元、贝因美(002570,股吧)等另外6家入围第二批名单。至此,中乳协推荐的三批婴幼儿配方乳粉新品所属企业达到19家。不过,相关人士表示暂时没有第四批、第五批新品。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表示,参与新品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品牌都是行业的主流品牌,奶源自控率高、生产工艺先进、管理制度规范、产品安全可靠、追溯体系并通过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评价。以集体亮相的形式发布新产品,目的是要真正树立主流品牌的形象,增强国产婴幼儿奶粉的市场竞争力。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指出,在外资品牌占据多数市场份额的市场背景
继5月底国家质检总局开始公布获准进入中国市场销售的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以来,获准入华的进口奶粉品牌达134个。 据了解,首批公布的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有115个,其中包括多美滋、雅培、雀巢、惠氏、合生元、圣元优博等。自5月底至今,质检总局已经更新两次名单,最新的名单比首批新增了19个品牌,包括爱迪生、可瑞康、诺优能、哺尔等。 国家质检总局表示,新获得注册批准生产企业的相关进口商和产品信息将定期更新。这也意味着今后还会有进口洋品牌奶粉获准进入中国市场。
在北京等地试点的由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品牌管理中心)推动的“药店卖奶粉”模式还不到1年,近日上海也宣布,将于6月下旬起,以卖药模式卖奶粉,以期药店能成为继商超、母婴店和电商之后奶粉销售的 “第四条腿”。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看来,这实际上不是“药店卖奶粉”,只是奶粉进了药店而已。 据接近品牌管理中心的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未来药店或会成为一个主流渠道,奶粉企业也对“药店卖奶粉”持积极支持的态度。日后或有一个能分清责任、划好利益的标准出台,建起产品追溯体系,什么环节出问题、什么环节承担责任,到时“奶粉进药店”就能升级为“药店卖奶粉”。 药店“只搭台不唱戏&rdq
6月11日,据财经国家周刊消息,从官方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此前工信部编制的国内婴幼儿奶粉行业重组方案(报批稿)已经落地,该消息将会很快对外正式公布。 在这份《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报批稿)中规划:第一阶段为摸底调查;第二阶段培育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大型企业,前10家国内品牌集中度达到65%;到2018年底第三阶段工作完成,形成3-5家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最终配方奶粉企业整合到50家左右。 此外,工信部在方案中推出税收优惠、财政扶持、金融综合授信、发行股票和债券和被兼并企业土地开发收益5项政策措施和保障。此前消息称,国家有关方面将会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贷款等方面给予300亿元的资金支持。
西部牧业[0.97% 资金 研报](300106)日前获得婴幼儿奶粉生产许可证,为新疆唯一一家获此证书的企业。 去年5月,西部牧业控股的花园乳业就拿到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许可证书。按照国家食药监总局2013年12月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要求,花园乳业与全国13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共同接受了生产许可审查。截至今年5月29日,全国共有82家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 据西部牧业花园乳业有关负责人介绍:“能拿到这张证书很不容易,按照新要求,企业还需投入大量资金改造生产线”。 根据国家相关部委要求,按照新标准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除了可在商超销售外,还可进入药店销售。据了解,目前乌鲁木齐市工商局在督促商场、超市、食品店和药店等经营者,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实行专柜专区销售,并设置提示牌。
继130元国际价格撼动国内市场之后,君乐宝乳业再度重磅出击“国际品质”。 6月10日,君乐宝牧场奶粉与全球领先检验、检测机构--瑞士通用标准公证行(SGS)举行战略合作发布会,双方将携手合作助力君乐宝奶粉全产业链安全体系,共同打造高品质的奶粉。这也是SGS与中国乳企的首次战略合作。 同时,在会上SGS发布了君乐宝牧场奶粉的检测报告,数据显示,君乐宝牧场奶粉各项指标通过SGS检测,品质已达国际水平。与会专家纷纷表示,随着史上最严国标全面落实,乳粉生产准入门槛、工艺标准空前提高,国产奶粉将进入以质取胜的时代。 引入国际权威机构,确保奶粉品质 “通过引入国际最先进的管理标准和最严格的第三方监管,实现君乐宝奶粉品质三重检验,即企业自检、国家及行业检验、国际权威机构SGS检测,确保君乐宝牧场奶粉的质量和安全,让消费者吃的安心、放心 &rdq
“我在这里买奶粉3个多月了,感觉质量有保障,心里踏实。”昨日,在湘雅路上一家药店,市民华女士正在奶粉专区为9个月大的宝宝选购奶粉。不过,在偌大的奶粉专区,却只有她和另外两名顾客,与药店其他区域相比,人气明显差很多。 去年9月底,全国多个城市开始试点“药店卖奶粉”。长沙虽然没有被列入试点城市,但一些药店也已陆续开始试水奶粉销售。药店销售奶粉,消费者习惯吗,会不会买账?价格会不会比超市贵一些,能刷医保卡吗?药店作为超市、母婴店和网络之后第4个加入销售竞争的渠道,能否成为提升婴幼儿乳粉质量的救赎之举?连日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调查奶粉进药店成“一厢情愿” 去年6月,国务院转发食药监总局、工信部等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参照药品管理法严格管
奶粉新政加速行业整合 价格下行将成趋势 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获得生产许可证的82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名单,一些未获得婴幼儿奶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开始浮出水面。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新旧对比名单,“未通过审查”企业名单不乏一些全国知名乳企的生产厂,其中包括贝因美、雅士利、完达山、伊利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地方知名品牌的生产厂,如红星、高培、英雄等。 近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所谓“未通过审查”的企业各有原因,对于知名大企业来说,所谓“未通过审查”的原因多数是生产婴幼儿乳粉基粉的生产厂,不需要再拿婴幼儿配方奶粉许可证。而对于一些地方知名品牌生产厂,有些是产能落后关停,有些则是不达标整改或延期。 在首批获得许可证的企业名单公布之后,未通过审查的生产厂何去何从?整个奶粉行业的格局
洋奶粉改用欧洲奶源 多美滋日前推出进入中国二十余年来的首个原装原罐全进口产品“精确盈养+TM”系列,产品包装上,非常醒目地标明“欧洲原装进口”字样。多美滋表示,该系列由达能纽迪希亚爱尔兰工厂生产,这个工厂同时生产国内很多年轻父母很喜欢的牛栏、爱他美等奶粉品牌。 近期雅培也推出了新奶粉“菁智纯净”系列,同样非常强调欧盟奶源,表示是100%欧洲原罐进口。 多美滋和雅培都是去年恒天然乌龙事件的受害者。当时,多美滋召回数个批次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尽管后来这证实是乌龙事件,但多美滋召回的大量产品全部销毁。更要命的是,品牌大受影响,销量至今没有恢复,多美滋方面预测,可能需要2-3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销量。 达能有关人士表示,恒天然事件使其在中国的业务备受打击,达能集团2013年全年销售额损失3.7亿欧元,利
6月5日,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CSISC)联合新华网、中国质量新闻网在京发布2014年第一季度婴幼儿奶粉品牌口碑报告(以下简称《报告》),30个市场表现比较活跃的婴幼儿奶粉品牌接受了CSISC民意好口碑包括品牌知名度、消费者互动度、质量认可度、企业美誉度、产品好评度及品牌健康度等六个维度的公平监测和评价,随着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被国家禁止用于企业宣传,百姓消费参考或将进入大数据下的民意口碑风向标时代。 受“新西兰恒天然”事件的影响,以及进口奶粉或大量从海外代购产品致使许多假冒、不合格产品的涌入,导致消费者对进口奶粉信心出现波动,一季度媒体爆料的众多国外品牌的奶粉存在大量造假行为,使消费者对洋奶粉的热度有所减退,购买更加趋于理性,不过一季度国产品牌奶粉总体表现却仍然欠佳,欧世蒙牛、伊利较之上一年度口碑表现下滑幅度较大,均超过10个位次,
目前,黑龙江省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已发展到43家,婴幼儿配方奶粉年产量达到24万多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全省拥有为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提供原料的奶牛场(小区)408家,为企业服务的生鲜乳收购站700多家。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开工建设了45个1200头泌乳牛规模的现代示范奶牛场,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 今年,全省将继续新建100个存栏1200头泌乳牛的现代示范奶牛养殖场。同时,省畜牧兽医局将对达到一定规模标准、具备一定养殖条件的奶牛养殖场(小区)进行备案管理。全省还将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完善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可追溯制度,做好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销售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据悉,省畜牧兽医局去年还对全省1232家生鲜乳收购站和462台运输车进行了摸底排查和集中专项检查,最终认定727家生鲜乳收购站和272台运输车能够为婴幼儿配方粉企业收购、运输原料奶。
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消息表明,截至2014年5月29日,全国共有82家企业获得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品种1638个,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和注销的企业有51家。 为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经营许可、质量安全保障、企业主体责任等标准要求,2013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制定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并部署开展换证审查和再审核工作。参照药品管理模式,实施了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建立实行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原辅料使用的相关审查制度。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监督管理,加强流通领域经营单位许可管理,推动药店试点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一司司长马纯良指出,去年以来,国家监督抽检共抽取婴幼儿配方乳粉样品2698个,覆盖全国22个省份的86家企业,未发现不合格样品;共对婴幼儿配方乳粉样
乳业大考考倒乳企 一场乳业大考,让众多乳企倒在审查的门下。 5月29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对外发布消息,在《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的生产许可审查工作中,全国13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中,共有82家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和注销的企业51家。将时间选择“儿童节”之前两天,似乎也预示着这个关系到下一代健康的产业,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变革。 2013年12月,食药监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开始进行为期半年的审查工作。半年时间,乳企围绕如何确保婴幼儿口中的安全纷纷应考,结果却不甚理想。 “从审查细则的风放出来,企业就在忙于升级和达标,但几个小问题就能使之通不过审核。”一家申请延期的乳品企业市场部经理表示。其所在的企业,由于未通过审查,目前正处于设备升级
5月1日施行的注册制,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的洋奶粉新规,成了洋奶粉进口的一道壁垒,未获批的企业和品牌将失去在中国市场角逐的机会。而在“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国家质检总局公布首批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的115个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在业内人士看来,名单的公布是对此前公布的注册批准生产企业的有益补充。 洋奶粉新规引发业界质疑 自5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洋奶粉新规正式实施,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随后国家认监委公布了两批49家企业进口奶粉境外生产企业的注册名单,由于担心生产企业的所有品牌都由此获得进口中国市场的机会,企业名单的公布引发了潮水般的质疑。 “这个政策相当于没出”,一名奶粉业界资深人士说,进口奶粉注册制使得贴牌从显性变成隐性,未来市场竞争更激烈,“国内外
在中国庞大数量新生儿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面前,奶粉商摩拳擦掌。 被业内称为婴幼儿奶粉行业“史上最严格门槛”的换证审核工作5月底结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5月30日公布的名单显示,82家国有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重新获得生产许可证,而未通过审查、申请延期审查和申请注销的企业有51家。 过去一年,一系列奶粉新政密集出台,国产奶粉厂商和进口奶粉厂商都在政策调控和市场发展间找寻平衡,也在找寻新的发展机会。国产奶粉机会来了吗?“市场在调整,留下巨大的机会,但是机会是稍纵即逝的。”高级乳业研究员宋亮说。 奶粉商忐忑迎接史上最严奶粉新规 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看到的最严格法规 “这是我在达能职业生涯当中经历的最严格的新许可证的审核,也是看到的最严格的法规。”多美滋中国区总经理包博睿对北京晨报记者表
82家婴幼儿配方乳企获“准生证” 四川乳粉企业无一上榜 史上最严婴幼儿奶粉监管制度落地,近四成企业未获得生产许可。5月30日,国家食药监管总局通报,我国13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中,仅有82家获得继续生产许可,其余51家将停止生产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在公布的82家企业名录中包括了伊利、三元等品牌,但目前尚无一家四川乳企上榜。 “乳企大考”的背后,是众多乳企斥巨资升级整改,尽管众多乳企纷纷表示不会因此涨价,但业内专家认为,部分企业会将整改所投入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受去年反垄断调查的影响,今年8月以前,国内市场上的奶粉价格会相对稳定。 乳企斥资亿元升级整改 去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门槛”的新版细则。5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