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档案》是李碧华散文系列之一
    《饮食档案》是李碧华散文系列之一

      《饮食档案》是李碧华散文系列之一,共包括《焚风一把青》、《蟹壳黄的痣》、《红袍蝎子糖》、《牡丹蜘蛛面》、《水云散文》、《加一片柠檬》6本。《饮食档案》系列丛书从独特的饮食角度出发,绘声绘色、畅快淋漓地描述她所钟爱的饮食,充分调动了我们的视觉及味觉器官,使我们极其兴奋地投入到她所营造的氛围中去。《婴胎饺》、《小释迦》、《厚脸皮》……让你跌爆眼球;《蝎子糖》、《喝墨汁》、《胃结石》……让你视野大开;《美人酒》、《七分甜》、《合欢汤》……让你唇齿留香……随之,笔锋一转,各生各态,无所不及,有时尖酸刻薄有时柔情感性,以其独到的见解向我们阐述。

  • 饮食档案——暖昧的“叔嫂醋鱼”
    饮食档案——暖昧的“叔嫂醋鱼”

       “夫妇善哉”其实是加上糯米糕的红豆甜汤,在大阪法善寺横丁,人龙不绝。正如中国川菜有“夫妻肺片”,不过是贫寒夫妻,把牛杂碎(吃不起牛肉,也不是肺)以葱蒜辣椒煮好上桌,成了名菜。也许原名是“废片”。   “东坡肉”、“宋嫂鱼羹”、“左宗棠鸡”、“肥彭蛋挞”、“特首包”、“学友面”……若非个人口味独特,便是中间有个故事。慈禧落难,但凡她老人家吃过的民间粗食,如窝窝头之类,后来亦成为宫廷美点。   在杭州,吃过不少好东西,有一道,不如上述的夫妻恩爱或名人效应。有些食肆称“西湖醋鱼”,传说中是“叔嫂醋鱼&rdquo

  • 给拉面加一片柠檬
    给拉面加一片柠檬

      入场前在铜锣湾一逛,台湾小食店很多。吃“棺材板”好,还是“福州鱼丸”呢?终于选了后者。   鱼丸是包裹了肉碎做馅的,还有贡丸、鲨鱼皮、卤肉、A菜和卤水小吃可挑拣。羹面上桌,味重,仍狂加他们自家制的沙茶辣椒酱,还说:“若有一片柠檬就更好了。”   为什么想起?因早前我们在一家食店吃云南酸辣牛肉米线,很普通,并且一点也不“云南”,因为正宗的过桥米线,是好汤加上一层油,佐料另上,“过一过桥”,再去掉汤面的油才吃的。以“姿势”见著。   但这家,每客米线都加一片柠檬。   因为这片柠檬,它仿佛高贵了一点。   记得日本有一家拉面店,也是奶白色猪骨浓汤底,拉面的材料铺陈好,再加几片柑橘和柠檬,面上有青有黄,颜色鲜妍,好像化了妆,并不浓艳,却芳香

  • 饮食档案——年糕怪
    饮食档案——年糕怪

      过年吃年糕,尤其是白糖椰汁年糕,通常用煎的。有人还喜欢蘸些蛋浆再煎,微焦,外脆心软,椰汁更香。黄糖那种年糕其实不大好吃,只是应景。   每一家,过年之后两三个月,冰箱中仍会有早已变硬的年糕,来对抗尘世暗换的芳华。   上海的桂花豆沙年糕是蒸的。若放进微波炉加热,可以看到它身体胀起,像吹气一样。用糯米造的什么莲蓉、麻蓉软饼,亦有此效果,令人觉得人间充满生气。虽有时担心它在机器里头爆破,想不到生命力强韧。   日本人的年糕是小方块或呈圆形的“镜饼”。爱放在炭火上烧,边烤边扫上豉油配料,再用一块紫菜夹着吃。如果糯米团受热,自动胀起一个波波,历久不破,愈胀愈大,表示大吉。如有天助。   由一个当红的丑生,全身髹白扮年糕怪,到处自动黏贴。年糕怪又好色,一遇穿和服微露粉颈的美女,便“热血沸腾”,这时,他的下体便胀起一个波波,愈来愈大,保持坚挺

  • 饮食档案——厚杯厚嘴唇
    饮食档案——厚杯厚嘴唇

      无数香港人的回忆中有茶餐厅、檀岛咖啡、西冷红茶、酥皮蛋挞、红豆冰、西多士、猪扒汤意、火腿双蛋、咖映多、菠萝油……   ”咖啡或茶”是悠闲文化、生活情趣、泥足深陷的思念,也是一种“转移视线”暂停劳碌或伤心的节目。   ——真正好喝的咖啡奶茶,仍然是茶餐厅大排档中,那街坊市井式香浓醇厚。   某些会家子标榜选豆(茶叶)心得,其冲泡过滤的过程,也有一套学问。可茶餐厅供应,永不拘泥,他们是随意中见功夫,粗粗暴暴,却不忘透过细致的“丝袜”滤袋操作。有些暗加蛋壳碎,有些用暖的淡奶。各有秘方。   ——以上,也许是优越之处。但我发觉,原来最玄妙的是“杯”。   茶厅的咖啡奶茶杯碟,都是廉价白瓷,马虎地捆条颜色边,非常厚、

相关视频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