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腹泻病”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小儿常见多发病,因其多发生在秋冬季,所以,又被儿科医生称为“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又称“轮状病毒肠炎”,主要发生在6~24个月的宝宝身上,其中又以18个月以下的宝宝居多,所以,如果你家宝宝正处在这个年龄阶段,就要特别注意了。
需要注意的是,秋季腹泻是一种传染病,是能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所以,在秋冬季病发高峰期,家长要少带孩子、尤其是身体比较弱的抵抗力差的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免不小心被传染。
被感染“秋季腹泻”后,病毒不会马上发作,它有两到三天的潜伏期,但一旦发动攻势,就来来势汹汹。
“秋季腹泻”有三大临床症状:呕吐、腹泻、发热,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宝妈如果发现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多,且量多、水分多,便便也不是正常的形状,而是呈黄色水样或者蛋花样,无黏液;还伴有呕吐、发烧,基本就可以断定宝宝感染了秋季腹泻。如果宝宝尿少、哭时泪少,就说明已经有脱水症状,这时候更要马上就医,不能耽搁!
那么,如果宝宝已经不小心“中招”,宝妈们又该怎么做,才能让宝宝早日恢复健康呢?
1、有病及时就医,不要自己盲目用药;遵从医嘱,不要盲目停药。
有些宝妈看到孩子拉肚子,恰好家里有止泻药,就自己给孩子用药不上医院——要知道,秋季腹泻并不只是腹泻那么简单!普通的止泻药未必管用。延误了病情,孩子真要有个好歹,受罪的是孩子,心痛的是你!
也有些宝妈,医生让吃三天药,到了第二天,看孩子已经止泻,她会本着“是药三分毒”的想法,自己就给孩子停药了,结果造成孩子病情反复。
所以,不要自己想当然,除非你是专业的儿科医生,否则,不要拿孩子的健康开玩笑!
2、不能给孩子禁食。
秋季腹泻在临床上会呕吐的症状,孩子会出现厌食,而有部分宝妈也觉得既然是肠炎,孩子不想吃那就不吃,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不加重肠胃负担,不是让孩子“饿”着,而是应该保持饮食清淡,例如喝点米汤、粥之类的,做到少量多餐,以保证营养供给,否则只会延缓孩子的恢复。
3、多喂水,以防脱水。
腹泻最容易造成脱水,所以一定要想法子哄着孩子多喝水,以保证体内水分的供给。
也可以给宝宝补充糖盐水,直接去药店买现成的口服补液盐,或者也可以在家中自制补液溶液,把3克盐和18克糖混入1升水中给宝宝喝。
因为宝宝腹泻严重会导致微量元素流失,体内酸碱失衡,所以光喝水是不行的。
4、注意腹部保暖。
受病毒感染,孩子的肠蠕动就已经加快,才会出现腹泻;如果这时候腹部再受凉,会更加快肠蠕动,加重腹泻。所以,一定要做好腹部的保暖工作。尤其在睡觉的时候,得防着孩子蹬掉被子再度着凉。
5、保护好小PP,做好消毒工作。
由于腹泻,便便的次数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必然有所损伤,所以宝妈在给宝宝擦PP时一定要动作温柔,最好用柔软的湿纸巾。尿布要及时更换,并且洗涤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除了这些,宝妈也要认真做好预防工作,将秋季腹泻拒之门外。
提倡母乳喂养,不要选择在秋冬季断乳或者更换口粮,让宝宝的肠胃无所适从。
宝宝的餐具,例如奶瓶、小碗、汤勺等,还有经常把玩的玩具(小宝宝有时候会将玩具拿去咬)都要做好消毒,以免病从口入。
不给宝宝吃不新鲜的食物,不喝生水。
引导宝宝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吃饭前!还有便便后!从室外回到家也要洗手!避免细菌跟着进家!
均衡营养,适度运动,提高宝宝免疫力。
少到宝宝去人多拥挤的场合;如果幼儿园或者家里出现急性腹泻患者,也要带宝宝远离患者。
不滥用抗生素,以免造成肠道正常菌群的失调。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6个月~3岁的宝宝,在每年7~9月份,即秋季腹泻流行季节来临之前接种,每年一次。
有些宝妈会生气:“我有给孩子接种疫苗,为什么孩子仍然会得秋季腹泻?!”那是因为,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主要预防严重型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接种疫苗后有可能仍患秋季腹泻,但症状会相对较轻。所以,不要因为觉得疫苗“无效”,就不拒绝接种。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