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奶粉>乳业资讯>高钙牛奶多为噱头 消费者应学会如何看懂营养标签

高钙牛奶多为噱头 消费者应学会如何看懂营养标签

2013年01月21日 09:23阅读次数:354
随着新《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的实施,很多强化食物退出市场。营养专家则建议,消费者可以根据营养标签来购买所需要的产品,但部分乳制品则是添加越少越好。消费者学会如何看懂营养标签尤为重要。

  从今年1月1日起,《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正式实施,预包装食品从此有了营养标签,而所谓营养则要求“退市”。除了碘盐外,各种花样繁多的营养强化盐今年开始禁止生产销售。

  作为商家,标榜强化营养的种类多数是为了吸引消费者,而营养专家则建议,消费者可以根据营养标签来购买所需要的产品,但部分乳制品则是添加越少越好。

  强化食物多是企业行为

  加碘盐、强化面粉、铁强化酱油,我们平时食用的这些都属于强化食品,即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人为地添加一些人体所必需、但在日常膳食中容易缺乏的营养素,以保证人体对营养的需要,这样的食品就称之为营养强化食品。加入到食品中的营养素,被统称为营养强化剂。

  在强化食品中,除调味品中的碘盐为国家强制性推广外,其他食物强化都是企业自愿性添加的。随着《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正式施行,新标准在食品类别中删除了食盐,意味着不再允许食盐添加除碘之外的营养强化剂。

  与旧标准对比,新国标结合标准的食品类别(名称),调整、合并部分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品种、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删除了部分不适宜强化的食品类别,如作为营养强化剂,硒只能添加在调制乳粉、大米、杂粮、面包、饼干及含乳饮料等类食品中。

  此外,根据新国标则要求,所有预包装食品标签上都必须强制性标注5种核心营养素,分别是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这5种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也应该同时标注清楚,相关的营养声称、含量声称和比较声称都有相应的规定,这都是“规定动作”,其他项目都是“自选动作”。

  大量摄入反式脂肪酸是近年来心血管病高发的重要诱因,新“国标”规定,食品配料中含有以氢化油和(或)部分氢化油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如人造奶油、起酥油和代可可脂(未使用氢化油的除外)等,也应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高钙”牛奶多数是噱头

  无论是否需要,购买食品时,不少消费者都乐于选购宣称营养素含量更为丰富的,这也让部分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而热衷生产并宣传营养强化食品。

  昨日,记者在市内多家超市走访时发现,目前强化食品以在产品中强化钙铁锌及在饮料中强化维生素为主,在强化食品的外包装上大多打出了含有高钙、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矿物质的说明。在一瓶维他命水的营养成分表上,就可以发现钾钙镁锌以及维生素B、C、E等;在某知名品牌饼干的包装上,记者看到饼干的成分中含有7.7克的蛋白质,以及300毫克的钙。

  当然,不是所有食品都可以标榜自己“富含”某种营养成分,必须达到一定的添加量才行。比如“高钙”,每100克固体食品中钙含量不少于240毫克、每100毫升液体食品中钙含量不少于120毫克时,才能标示。

  目前市面上也有不少“高钙”产品在销售,比如高钙奶,营养标签写着每100克里含有130毫克的钙,这样看确实符合“高钙”食品的标准。

  不过,对于高钙奶一类的强化食品,营养强化或许更多是个“噱头”。塘厦医院的营养师孙岗介绍说,奶制品本身就含丰富的钙,鲜奶在加钙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二次工业污染,因此,鲜奶最好选择没有强化的、保质期短、无添加的。

  标注5种核心营养素可有效区分混搭食品

  食品上强制性标注5种核心营养素后,不仅市民在购买的时候可以更“明白”,还有一个好处是,不会再被那些听起来不错的混搭食品迷惑了。

  什么是混搭食品?比如说,杂粮芝麻糊、果蔬牛奶、红枣燕麦等,这些混搭食品虽然吸引消费者眼球,但其中各种食品以什么比例混合的,我们并不清楚,是否有其他不健康的成分混了进去,就需要看标签见分晓了。

  营养专家表示,杂粮芝麻糊是一个常见的案例,芝麻的价格比杂粮贵,黑芝麻比白芝麻更贵,黑芝麻糊中加入黑米粉、糙米粉能够降低成本;再添加大量糖、糊精、植脂末之类,成本就更低了。芝麻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0%以上,黑米、糙米只有7%—8%,而糖、糊精和植脂末之类的蛋白质含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如果芝麻加得多,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就比较高。如果一个芝麻糊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只有6%的话,就说明芝麻的比例占得不多,恐怕是糖、糊精和植脂末等成分在充数。

  同理,可用到麦片的购买中,纯燕麦的蛋白质含量通常在13%以上,如果看到一种营养麦片的蛋白质含量是5%,千万不要指望里面有多少燕麦,甚至连小麦都不多,恐怕是以糖和糊精为主了。因此,无论在麦片前加上什么诱人词汇,蛋白质含量若很低就不算是优质食品。

  市场上大多数食品都有“营养标签”,标注含有什么营养成分。但看似很正规的外包装上,商家总爱“耍点小聪明”,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进行标注,规避一些可能影响销售的关键文字。比如,在一款威化饼上,有着色剂110、抗氧化剂300等标注,一般人实在不明白这标注意味着什么。

  如何看懂营养标签?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日落黄……尽管有了明确的标签指导,但在食品包装上,各种各样的专业术语依然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记者询问了几位市民,多数都表示对营养标签“看不懂”。

  “营养标签”如何才能看懂呢?记者了解到,预包装食品应当在标签上强制标示四种营养成分和能量(4+1)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4”是指核心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1”是指能量。也就是说,在购买食品时,消费者可以把NRV当成一把尺子,如果写着30%,就是满足了一天需要的约1/3。

  100%的NRV是人体一天的营养素参考量。如果你今天所摄入的各种食品中,可测算的NRV能量已经接近最高量,就应当适当控制能量摄入。同样,每个人每日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钠等核心营养素也是有一定量的,而各类预包装食品中标明这些核心营养素占NRV的比例数据,可提醒每个人结合自身的情况调整膳食平衡。比如,一些坚果类产品每100克的脂肪NRV可高达50%以上,这意味着每摄入100克此类坚果占营养素参考值的50%,对于血脂高或有肥胖症的人群,常过量吃这类食品,对健康显然是不利的。

  塘厦医院的营养师孙岗介绍说,市民在选购时可以首先留意食品上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这是垃圾食品的特征,如果含量为0,那可以放心购买;其次要看钠的含量,很多饮料和食盐等调味品内含有钠的成分,含量是越低越好。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