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者肌肤合成维生素D的效率比年轻人差,加上很多长辈会长时间待在家里、饮食摄取也不足,都是年长者容易缺乏维生素D的塬因。据 1999–2000 年台湾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变迁调查,台湾年长者维生素D的每日实际摄取量约为240-280 IU,未达400 IU的建议摄取量。此外,在美国有半数髋骨骨折的美国老年人血中25(OH)D的浓度小于12 ng/mL。
维生素D的合成位置在肌肤表皮层的基底层及棘状层,而能吸收紫外线的黑色素也分布在表皮层。皮肤黑的人意味着表皮里面有较多的黑色素,当越多的能量被黑色素给吸收掉了,可用来生成维生素D3 的能量就少了。
维生素D是脂溶性的营养素,必须与油脂一起待在一起才会有好的吸收,而患有IBS或是脂肪吸收不良的人,因油脂的消化受到阻碍,也连带影响了脂溶性营养素的吸收。
BMI超过30的人血中25(OH)D的浓度会比体重正常的人低,换句话说,肥胖的人会需要比常人补充更多的维生素D才行。肥胖并不会影响肌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可能是皮下脂肪阻碍维生素D释放到血液循环里的关係。此外,做过胃绕道手术的人,少了小肠上段的吸收过程,因而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