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冒热米粉: 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猪牛肉片,卤牛膀、牛肝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或辣椒、蒜蓉,搅拌入味。这种米粉吃起来拂拂作响,声色味俱全。 2、原汤米粉: 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味精、胡椒、麻油。这种米粉味道十分鲜美。 3、醋水米粉: 这是一种无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经济爽口,妇女特别爱吃,夏天最受欢迎。 4、马肉米粉: 以城中老店会仙楼的最为驰名,据说它开设于清代道光年间,原来设备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兴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致后来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现在则不同了,顾客日夜盈门。此外,桂林的街头巷尾都有米粉、米粉摊,游人逛了秀丽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饱享眼嘴之福,实在是一大乐事。桂林米粉老店以又益轩粉店、石记米粉、味香馆最为有名。 乌鱼青
最几年集中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既有牛奶投毒案件这类个例的刑案,也有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毒生姜等一般经营行为中的问题。投毒犯罪的个案,虽令人震惊,尚属小概率事件;无所不在的问题,主导日常生活,尤其使人不安。 我们现在使用的工业化食品,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虚拟食品”。我们吃到的食物,都可能添加了各种东西。这种添加在种子或幼苗就已经开始,在种植或饲养的过程中继续,到加工成食品时达到高峰。从添加基因片断到添加虚拟食物颜色、口感、味道、气息的药品,食品中到处有着“科技”的身影,而人体是一切“科技”的目标装置。 “牛肉膏”就是一种刚刚得以报道的味觉虚拟药品,据称属于“增香型食品添加剂”,根据规定,它要按照食品生产量决定使用量,属于“自我限量型香精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日前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对鸭脖、蜂蜜等食品的抽检结果。 结果显示,众多市民喜欢吃的鸭脖合格率仅为57.8%,不合格项目主要为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超标,不合格产生原因主要是熟制鸭脖以散装称重方式售卖时易受到微生物污染,以及部分门店未在冷藏条件下销售熟制食品。 鸭脖合格率为57.8% 据了解,市市场监管局此次共抽检了熟制鸭脖共抽检102批次,抽检的范围涵盖了全市所有区,抽检的品牌包括煌上煌、绝味、周黑鸭等多个知名品牌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品牌,合格59批次,不合格43批次,合格率为57.8%,不合格项目主要为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超标。 不合格产生原因主要是熟制鸭脖以散装称重方式售卖时易受到微生物污染,以及部分门店未在冷藏条件下销售熟制食品。 蜂蜜合格率不足八成 除鸭脖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对全市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等单位销售的乳制品及含
吃法一:“回味早餐” 早餐内容:剩饭菜,或剩饭菜炒饭、剩饭菜煮面条等等 受欢迎原因:不少家庭的“妈妈”都会在做晚饭时多做一些,第二天早上给孩子和家人做炒饭,或者把剩下的饭菜热一下。这样的早餐制作方便,内容丰富,基本与正餐无异,通常被认为营养全面。 专家评点:剩饭菜隔夜后,蔬菜可能产生亚硝酸(一种致癌物质),吃进去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建议:吃剩的蔬菜尽量别再吃;把剩余的其他食物做早餐,一定要保存好,以免变质;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要加热透。 吃法二:速食早餐 早餐内容:各种西式快餐 受欢迎原因:西式快餐如汉堡包、油炸鸡翅等,一向是时尚人群的饮食偏好。而且现在不少快餐店也提供门的早餐,如汉堡包加咖啡或牛奶、红茶,方便快捷而且味道也不错。 专家评点:这种高热量的早餐容易导致肥胖,油炸食品长
一、尽量选择到正规的餐厅等食肆用餐,且注意观察其是否取得《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资质。 二、尽量选择有品牌、有信誉的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的食品。 三、不买腐败、霉烂、变质、有异味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谨慎购买接近保质期的食品。不要让家养宠物接触食品,因动物常带有致病微生物。 四、不买相对于正常价格过于便宜的食品,以防受骗上当。 五、不买、不吃有毒有害的食品,如:河豚鱼、毒蘑菇、果子狸等。 六、不买来历不明的死物和来源可疑的反季节瓜果蔬菜等。 七、不买畸形的和与正常食品有明显色彩差异的鱼、蛋、瓜、果、禽、畜等。 八、不宜多吃卫生部提醒的以下10种食物:松花蛋、臭豆腐、味精、方便面、葵花子、菠菜、猪肝、烤牛羊肉、腌菜、油条。 九、购买食品时要查看包装、标签和认证标志,看有无注册和条形码,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购买后索要发票。对有疑问的食品,
旅游中的饮食卫生 1、预防食物中毒—— 不要喝生水,尤其是易被污染的河水、井水等;吃水果要洗净或去皮,不要吃霉烂、变质的食品;切忌食用病死的动物肉;不要随便采吃不认识的野果、蘑菇、野菜等;对生食水产品,如咸螃蜞、黄泥螺、咸烤虾、咸梭子蟹等,要经卫生加工后再吃;生拌凉菜要先洗净,开水炝后,再加些醋、蒜后再吃。 2、预防饮用水不合格—— 应该避免喝自来水,一些旅馆里能够提供开水,这种开水可以饮用或者刷牙。另外,不要喝用来源不明的水制成的饮料,即使是你了解的合格的饮料,也要注意饮料的包装,特别要检查一下瓶口是否是清洁和干净。 出游饮食小TIPS 旅游中应随身带些大蒜、生姜、食醋,作为饮食时佐餐,还令有健胃消食作用,而且对肠炎、痢疾、感冒等病有防治效果。但有胃炎、胃溃疡及容易“上火”
时隔两年,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于4月18日开播。之前央求节目组不要晚上播出、以免唾沫太多的网友们,可能要小失望了,第二季播出时间定在了晚上9点。 两年前,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一股收视热潮。在一度推迟播出后,《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终于在本月18日回归。据节目组透露,本季节目共8集,拍摄了150多个人物、300余种美食,一张张餐桌,将再次让观众馋得流口水,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通过美食,让观众有滋有味地认知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 谈及与第一季的区别,节目总导演陈晓卿表示,将更关注人物命运,第二季不仅仅在讲食物,而是通过食物中的人,揭示社会变迁。 陈晓卿说:“我们正经历太多的欢乐与痛苦,但中国人能苦中作乐,把喜悦通过美食呈现。我们在关注生存的同时,更注重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新一季更细致、更诱人
《舌尖上的中国2》在央视一套播出了第2集《心传》,收视率飙升至同时段第一。可是也有网友质疑徽州的古法榨油方法落后,保质期短,还可能会产生致癌诱变剂“苯并芘”。 该网友从榨油方法“出油率低”、榨油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致癌诱变剂苯并芘、使用过程中烟点太低容易冒烟、也不利于长时间保存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质疑,“在制饼的过程中,居然用脚踩来夯实饼,实在无语。”,最后的总结是“这种土榨油虽然味香,但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平时作为调味用或者偶尔吃个鲜还是很不错的,不推荐作为长期的家庭用油”。 该网友还称,这种古老的榨油方法由来已久,最早留有书面记录这种方法的来自元代的《东鲁王氏农书》,虽说历史悠久,承载着先辈的传承,但这种榨油方法因为存在着种种的缺点,在当今社会已经基本被淘汰了。
舌尖上的中国2第二集里面的美食比第一次丰富,其中苏式小方糕最被大家熟悉。以江苏省苏州地区为代表,馅料多用果仁、猪板油丁,用桂花、玫瑰调香,口味重甜。代表品种有苏式月饼和猪油年糕等。苏式糕点在中国汉族糕点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汉族糕点主要帮式之一。据有关史料,苏式糕点萌芽于春秋,起源于隋唐,形成于两宋,发展于明清,继承、发扬、创新于现代。下面小编为你推荐苏式小方糕的做法。 原材料: 主料:纯牛奶 辅料:淡奶油、奶粉、椰蓉 调料:玉米淀粉、白糖 做法: 1.材料和容器:纯牛奶一袋240ml或者250g,淡奶油100g,玉米淀粉40g,白糖40g,椰蓉若干,任何品种的奶粉5g(可要可不要),耐高温容器一只,我用的是乐扣的格拉斯玻璃碗,型号LLG421,以上的量刚好做这样的一碗。 2.容器洗干净擦干,底部铺一
热干面对于我们来说都不陌生,很多的人都是喜欢吃这个特色小吃,提到热干面,大家一定会想到武汉热干面。 特喜欢那种加千张丝的热干面, 这种热干面比普通的热干面要贵1元,一般要热干面的时候,老板就会提醒你要那种,还会问你要不要辣椒。那热干面特劲道,里面的榨菜丁特开胃,加上芝麻酱香味,真的不愧是武汉最出名的特色小吃。 热干面功效:解毒,提高免疫力,聪耳,补充能量,明目 食材:香葱 香菜 熟花生末 碱面条 榨菜 芝麻酱 辣椒油 千张 盐 醋 做法: 1. 用香油将芝麻酱慢慢调成糊状,因为成品芝麻酱会粘稠,吃起来不好吃,所以要调稀一点。 2. 榨菜切小颗粒 3. 把香葱香菜洗净切末, 4. 千张切丝,焯水捞起 5. 碱面条抖散下入开水锅中,水开后大火煮1分钟左右 6. 捞出放在凉水下冲洗 7. 把冲洗好的面条平摊
万众期待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终于播出了。第一集《脚步》刚开始,讲述了藏族小伙白马占堆为弟弟采集野蜂蜜,要攀爬相当于10层楼高的大树,而这个镜头在BBC纪录片《人类星球》第4集中,就有非洲土族攀爬百米大树采蜜的场景。于是,网友纷纷表示有抄袭之嫌。 有网友甚至拿此事调侃“琼瑶告于正抄袭事件”,“舌尖上的BBC,琼瑶老师您别哭了,央视也喜欢抄抄的。”并附上了BBC和《舌尖2》的两组相似镜头(见图)。对此,《舌尖2》的导演陈晓卿并没有否认,但他不认为这是抄袭,“艺术都是相通的,我们有致敬的成分在里面。”大家怎么看? 一人一嘴 抄袭不抄袭,话不能乱说,这个词在法律上有专门含义,需要证据支持的。不过,就作品欣赏角度看,有雷同或似曾相识之处,毫不奇怪。金庸之于大仲马,中国
从上个星期开始,身边的朋友又开始追看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微博以及微信朋友圈再次开始各种转发、搜寻、讨论,美食再次成为近期热议的话题之一。从午夜这一被业内人士称为“垃圾时段”开播开始,《舌尖上的中国》已经席卷全国,成为受众最多影响最广泛的纪录片之一。毫无疑问,这系列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文字都堪称经典,以致于即便是午夜时分,也有无数的人流着口水追着看,反复看。 笔者第一次感受到舌尖上的中国带来的效应是在广州。虽然是广东人,但是笔者并不爱吃纪录片里介绍的竹升面,但是自从《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之后,身边很多朋友甚至外地过来的朋友,都要去纪录片里介绍的那家面店尝尝鲜。竹升面之外,就是黄馍馍,因为比较喜欢吃西贝,有一天发现,西贝多了黄馍馍,店里还有了不少那位卖黄馍馍的老人的海报,自然会心一笑。不过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前段时间去林芝出差,想带点野生松茸回来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认为,将大量承载人文情怀的故事加入《舌尖2》,这种尝试在商业上有些冒险,然而其中体现的打破类型局限、追求情怀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毕竟,“舌尖”想要表达的从来不是单纯的美食,而是所有中国人在事物背后感受到的情感共鸣。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简称《舌尖2》)第二集《心传》已在央视播出。第一集《脚步》在上周首播后便获得了全国网1.572%的收视佳绩,这个数字是上一季平均收视率的3倍。 尽管如此,《舌尖2》收获的却不再是第一季时一边倒的好评,开播一周来遭遇诸多质疑。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直言,第一集播出后不少媒体在采访他时希望他为该片挑刺。 很多观众看完第一集后,纷纷感慨“泪水与口水齐飞”。这也成为人们争议的焦点。情怀与美食,是否真的不可得兼? 煽情故事成
《舌尖2》第一集《脚步》在观众望眼欲穿的等待中终于首播。很快,观众反馈《舌尖2》尽管传达的乡愁很打动人,但人物故事大于美食,精彩的食物一笔带过让人失望,这一集《脚步》“走的太匆忙”,镜头切换快,镜头量过大。针对观众的反馈,记者在节目播出后采访了《脚步》分集导演李勇。 相比《舌尖1》,《舌尖2》开篇加入了更多的人文关怀,用人物故事带出地方美食,比如养蜂人的豆花、香肠、腊肉;麦客的裤带面;海边渔民为女儿学会捕捞跳跳鱼;留守儿童等到父母回家制作鱼酱;归国的老华侨归乡宴上的萝卜饭等……这就令有些观众觉得,“大量镜头分配给奔波四方的人,给食物的镜头太少,不给力。” 对于这场“味蕾与乡愁之争”,李勇告诉记者,《舌尖2》还是会偏重美食,只是在人物故事、情感表达上更强一些,所以会让观众觉
一个令《舌尖上的中国2》主创团队不得不面对的尴尬事实是,与开播之前的热议相比,第一集《脚步》播出之后,在网络上居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讨论议题。 《脚步》的分集导演李勇大概在一年半之前接到了这个任务,他和其他7位导演一起,被总导演陈晓卿从全国各地召集来到北京,安置在莲花桥西路附近的两套公寓里。客人来的时候,李勇都习惯性地把房门掩起来,从缝隙里看,他的房间架着一张上下铺。客厅同样也是空落落的,几台电脑主机同时工作,发出相同频率的嗡嗡声。偌大的空间里本来只有一盏灯,接口的地方拉出一条电线延伸到另一边的吸顶灯,绝缘胶布贴得凹凸不平,趴在房顶上,像一道伤疤。 陈晓卿在会上下了命令,“只有第二季要比第一季好上四倍,才能得到相同的认可。”拍续集在哪里都是一件难事,尤其是这部在预期之外走红的纪录片。虽然有许多专家学者专门讨论过它受欢迎的原因,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
观众大呼不能一次嗨个够,看着不过瘾不解渴——从4月18日开始,吊足观众胃口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以周播的形式开播。而面对周播,观众表现出各种不适应。 在日前《舌尖上的中国2》的首映式上,节目组特地准备了两段片花让大家先睹为快,但媒体一心想的却是提前从主创那里挖出更多的猛料。经过一番保密培训的主创们警惕性超高,一上午都是台上台下在斗智斗勇。 没几个人愿意去看一场知道结果的比赛。战线拉得越长,意味着防止“剧透”的任务就越艰巨。关键是,对已经被荧屏饕餮大餐宠坏了的中国观众来说,每周一集的节奏就像刚尝了几口开胃菜就被赶下餐桌一样难受。几十年养成的收视习惯,哪是说改就能改的? 中国观众对周播剧的认知,大多来自这些年奋力追赶韩剧美剧的经历。这一模式在欧美和日韩地区多年来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其最核心的特点就是
让万千吃货流尽口水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以下简称《舌尖2》)于4月18日晚9点回归中央一套,第二季首集《脚步》开门红,全国网收视率高达1.572%,节目蹿上了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第一位,综合优酷、爱奇艺、搜狐等多家视频网站的点击率,首集《脚步》播放次数突破1000万。不过,要说《舌尖1》让万千吃货流尽了哈喇子,那新开播的第二季又添了新功效— 让观众泪流满面。 开播盛况空前 伴着首集《脚步》开播的号角,观众憋了许久的饕餮豪欲,终于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释放,坚挺的收视和点击率证明了《舌尖》“中国首席纪录片”的超高人气!至昨日截稿,《舌尖2》收视最高的优酷网点播量达到了540万次,大幅超越第一季的单集点击量。《舌尖2》24小时讨论量迅速攀至新浪微博话题榜首位,综合热搜榜第二,微博总讨论帖达到了168万条。 节目火爆不限当晚,早
近日,央视纪录频道《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简称《舌尖2》)摄制组在其官方微博上首次发布《舌尖2》的片花,短短时间,就引发吃货们疯狂转发!在短短的100秒片花中,一对川南口音的养蜂夫妇相继展示了四川泡菜、莴笋炒腊肉、火巴耳朵等美食的做法。 美食增加20% 据了解,《舌尖2》的集数将会少于第一季,这一季一共有7集——《时节》: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脚步》:汗水中的苦辣酸甜;《心传》:即将消失的美味;《家常》:家中的甜酸苦辣;《秘境》:隐秘美食;《相逢》:食物与人的每次携手;《三餐》:中国人的一粥一饭。光是看这些名字,就能够感受到美味的厚重和舌尖的文化。而曝光的那段片花也可以看出,导演组依旧在介绍美食的同时大打“温情”与“煽情”牌,浓浓的人文情怀与胶片的光影质感交相辉映,注定让人“才下舌
一度被认为在拍摄茶叶蛋时,不幸破产的《舌尖上的中国2》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口水与泪水齐飞的《舌尖2》一石激起千层浪。豪小编选择了一个极不恰当的时间——深夜,收看了第一集《脚步》。“深夜食堂”看完,那种味蕾被刺激的莫名快感,那种“我真的还想再吃500年”的豪情,让小编深深地感受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吃的在屏幕里,我却在屏幕外。 那么,你看了《舌尖2》的第一集吗?你如何评价这部红遍大江南北的纪录片呢?今天我们一起讨论。 一,数字说《舌尖》——慢工出细活,细活就能火 1.《舌尖2》的诚意——500天,100:1的素材比! 一群80后的导演,500天,1000小时的视频素材,150个拍摄地点,300余种美食。近150分钟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甫映,立刻引发新一轮收视热潮。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国留学生、华侨华人们紧追不舍,通过网络同步跟进。海外市场也摩拳擦掌,争相抛出橄榄枝。两年前,该片第一季就销售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下4万美元一集的纪录,业内人士估计第二季的销售会更为火爆。 不能不说,这部视角独特、风格鲜明的纪录片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它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首先是“说什么”。展现和传播中国文化,可以是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中纵横千年的宏大叙事,也可以是美味佳肴编织成的细碎生活。不同的传播载体有不同的受众和功效,以人人都有话说的美食作为切入点,更亲切自然,更具参与性和延展性。 食物是人类漫长进化发展过程的历史和文化基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饮食风貌和习俗,蕴含着不同人群的生活哲学与文化流变。在这部展现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中,有人
饮食快报
食品安全
各地小吃
食品行业资讯